“Hello everyone,this is my robort Flaflafay……”昨晚的浙江大学幼儿园新生家长会上,小女孩菲菲用英文向在场的所有人介绍了她的机器人弗拉弗拉菲,这个用纸盒做的机器人,在菲菲的设计理念中,会播放音乐、会讲故事、会喂饭……
像这样的“新闻发布会”,浙大幼儿园的很多孩子都经历过,他们就是这样在幼儿园为他们创设的学习场中,做着有“儿童味”的“学术”研究。
幼儿园孩子也能做“学术”
作为建在大学里的幼儿园,浙大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。这里的老师们也一直努力,将孩子生活的环境转换为他们的学习空间,努力将身边的环境打造成“孩子的学习场”,支持孩子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主动构建经验、收获学习品质。
于是,幼儿园的土壤,成了孩子们探究“西瓜虫”的基地;幼儿园的操场,为孩子提供了探究“防晒效果”的试验场;幼儿园的各种资源,也为孩子打开了通往未来的通道。
像探究机器人的菲菲一样,这里有不少的孩子都在一本正经做“学术”,就如浙大幼儿园陈老师分享的这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。陈老师说:“孩子的未来是与机器人共生的,他们对身边的机器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。我们教师团队为此设计了《孩子们和机器人》的PBL活动,这项学习综合指向科学、语言、社会、艺术领域核心概念,采用问题解决的认知策略,这是一个综合化的STEAM项目。”
在这场历时三个月的探究里,孩子们从寻找生活的机器人,发现问题;到他们参加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举办的“首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大赛”,寻找答案;到他们自己画图纸、自选材料、组装自己的机器人;再到他们自导自演了一场自己的机器人发布会……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,在观察、讨论、思考、争议、实验、决策中,提升了自己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他们也在和同伴相互合作的过程中,动手又动脑,从而创造出新知识和新成果。这难道,不能被称为一种“学术”研究吗?
当然,幼儿园的课程少不了家长积极、直接、生动的回应与支持,浙大幼教中心教科室主任何黎明老师分享了《家园携手,温暖前行》家园小课堂,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与家园互动精彩瞬间入手,直观呈现孩子对于父母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期待值及其特殊意义,并提出积极的家园关系,不是配合是合作,在家园的相互合作中走向协同,让在座的家长们深受启发。
浙江大学幼儿园总园园长、高级教师周熔说:“六十六年的办园历程中,我们一直坚守‘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’这个办园宗旨,坚持以生活体验为源,以游戏探索为伴,以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。无论是教育环境、课程设置还是后勤支撑,我们始终坚守‘儿童立场’, 用心实现着我们的教育梦想,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通讯员 梁冰
摄影 郑琪
链接:https://h5.newaircloud.com/news_detail?newsid=7877154_hzxw
|
版权所有:浙江大学后勤集团
浙ICP备09029862号-4
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TEL:0571-87951137
技术支持: 浙江同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|